部首勹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16画
异体字笔顺 ノフノノ丨丶一丨フ一丨フ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UNICODE

字UNICODE编码U+20907,10进制: 133383,UTF-32: 00020907,UTF-8: F0 A0 A4 87。

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康熙字典

復【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復【卷二】【彳部

往來也。从彳复聲。房六切

说文解字注

(復)往來也。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今人分別入聲去聲。古無是分別也。从彳。聲。房六切。三部。

音韵方言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buɡs
buɡ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扶富去聲三等開口去四十九宥bʱi̯ə̯ubĭəubiubiəubɨubiubuwfou4biuhbiow又也返也往來也安也白也吿也扶富切又音服八
房六屋三入聲三等開口入一屋bʱi̯ukbĭukbiukbiukbɨukbiukbuwkfu2biukbiuk返也重也亦州名古音陵縣春秋時屬楚秦屬南郡隋爲江陽郡武德初爲復州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ꡌꡟꡠpuebuɛ̆入聲
ꡜꡧꡟꡯꡧꡟhwuHwuvu入聲
ꡤꡡꡓHwowvɔw去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魚模合魚模入聲作平聲合口呼fu
魚模合魚模入聲作上聲合口呼fu
尤侯開尤侯去聲開口呼fəu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扶富十九宥去聲
方六一屋入聲
房六一屋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六東董凍篤陽入返也報答也重曡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