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
1、〔亳州〕地名,在安徽省。
亳字UNICODE编码U+4EB3,10进制: 20147,UTF-32: 00004EB3,UTF-8: E4 BA B3。
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name of district in Anhui; capital of Yin
◎ 亳
〈名〉
(1) 古都邑名 [Bo capital]。商汤的都城。相传有三处
(2) 谷熟为南亳,汤都,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
(3) 蒙为北亳,汤受命为盟主之处,在今河南偃师县西
(4) 偃师为西亳,传说汤攻夏时所居
(5) 县名(亳县,在安徽)
亳【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旁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
又《書·立政》三亳阪尹。《傳》與皇甫說同。孔安國云:亳人歸文王者三所,爲之立監,故爲三亳。
又《廣韻》亳,國名。春秋
亳【卷五】【高部】
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聲。㫄各切文四重一
(亳)京兆杜陵亭也。六國表。湯起于亳。徐廣曰。京兆杜縣有亳亭。錢氏大昕史記攷異曰。殷本紀。湯始居亳。皇甫謐曰。梁國榖熟爲南亳。湯所都也。立政三亳。皆非京兆之亳亭。秦本紀。寧公二年遣兵伐蕩社。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徐廣云。蕩一作湯。社一作杜。皇甫謐以爲亳號湯。西夷之國。又云。周桓王時自有亳王號湯。非殷也。封禪書于杜亳有三杜主之祠。葢京兆之亳。乃戎王號湯者之邑。徐廣以爲殷湯所起。其不然乎。然此篇稱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乃述禹興西羌、周始豐鎬、而及湯之起亳。則史公固以關中之亳系之湯矣。按許不言三亳、而獨言杜陵亳亭者。正爲其字从高。則以此亭當之也。然十里一亭者秦制。亳亭之名秦漢乃有之。亳之字固不起於亭也。以解字爲書。不得不有涉於皮傅者。从高省。乇聲。旁各切。五部。古亦借薄爲之。如禮記薄社北牖。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ok7 pok8 [客英字典] bok7 [宝安腔] bok7 pok8 [客语拼音字汇] pog6 [海陆丰腔] bok7 pok8
◎ 粤语:bok3
◎ 潮州话:波安4(北),bag4 (pak)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亳 | 乇 | 鐸 | 泊 | blaːɡ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亳 | 泊 | 傍各 | 並 | 鐸合 | 鐸 | 入聲 | 一等 | 合口 | 唐 | 宕 | 入十九鐸 | bʱwɑk | buɑk | buɑk | buɑk | bwɑk | bʷɑk | bwak | bo2 | buak | buak | 國名春秋時陳地漢爲沛之譙縣魏爲譙郡晉爲南兖州齊爲亳州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薄 | ꡌꡓ | paw | baw | 入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薄 | 薄 | 幫 | 蕭豪開一 | 蕭豪 | 入聲作平聲 | 開口呼 | pɑu | |
薄 | 薄 | 幫 | 歌戈開 | 歌戈 | 入聲作平聲 | 開口呼 | pɔ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亳 | 雹 | 弼角 | 六藥 | 陽 | 入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亳 | 博 | 幫 | 角 | 第十剛講降角 | 陰入 | 商所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