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n
注音一ㄣ
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2画
异体字 笔顺 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īn(一ㄣ)

1、哑,不能说话:喑哑难言。

2、缄默,不说话。

UNICODE

喑字UNICODE编码U+5591,10进制: 21905,UTF-32: 00005591,UTF-8: E5 96 91。

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silent

造字法

形声:从口、音声

English

to be dumb; the sobbing of infa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yīn

〈动〉

(1) (形声。从口,音声。本义:小儿哭泣不止)

(2) 同本义 [cry ceaselessly]

喑,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说文》

(3) 恚怒声。相当于“嗯” [anger]

徐郎见言,大怒:“喑,我教你去捉 太公,主将倒来取救兵!”——《武王伐纣平话》

(4) 又如:喑哑叱咤(发怒喝叫声);喑呜叱(呵叱怒喝)

(5) 缄默不语 [keep silent]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6) 又如:喑气(不吭声;不说话);喑畏(畏惧不敢出言)

(7) 因悲伤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chock with sobs]。如:喑呜(悲咽);喑咽(悲伤哽咽)

词性变化

yīn

〈形〉

(1) 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 [mute]

遂称风疾,喑不能言。——《后汉书·袁闳传》

此譬犹瘖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墨子》

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麾也。——《史记》

(2) 又如:喑涩(沙哑干涩)

常用词组

喑哑

康熙字典

喑【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金切《正韻》於禽切,音隂。《說文》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

《六書故》失聲不能言謂之喑。《文子·上篇》臯陶喑而爲大理。《後漢·袁閎傳》遂稱夙疾,喑不能言。《風俗通義》無聲響,徒喑喑而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諳。《廣韻》啼泣無聲。

《集韻》一曰大呼。

《集韻》於錦切,音飲。《莊子·知北遊》自本觀之,生者喑醷物也。《註》喑醷,聚氣貌。《音義》喑音䕃,郭音闇,李音飲,一音於感反。

《集韻》《韻會》《正韻》鄔感切,音晻。

《集韻》烏紺切,音暗。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禁切,音䕃。《廣韻》聲也。《史記·淮隂侯傳》項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廢。

《集韻》方言啼極無聲,齊宋之閒謂之喑。或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喑【卷二】【口部

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从口音聲。於今切

说文解字注

(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方言。齊宋之閒謂之喑。或謂之惄。按喑之言瘖也。謂啼極無聲。从口。音聲。於今切。七部。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im1 [陆丰腔] jim1 [客英字典] am5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jap7 am1 [客语拼音字汇] am4 yim1 [宝安腔] jim1 | am1 | jim5 [海陆丰腔] rim1 rap7 am1

◎ 粤语:jam1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qɯːm
qrɯm
qrɯms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於金侵B侵B平聲三等開口侵B下平二十一侵ʔi̯əmʔjəmʔiemʔɣiɪmʔɯimʔjimyin1qimym極啼無聲又於含切
烏含平聲一等開口下平二十二覃ʔămʔᴀmʔɒmʔʌmʔəmʔəman1qomom啼泣無聲
於禁侵B沁B去聲三等開口侵B去五十二沁ʔi̯əmʔjəmʔiemʔɣiɪmʔɯimʔjimyin4qimhymm聲也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ꡖꡏ

'amʔam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侵尋齊侵尋陰平齊齒呼iəm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於禽二十侵平聲
烏含二十一覃平聲
於禁二十沁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七金錦禁急陰平兒啼不止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