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
拼音sāng sàng
注音ㄙㄤ ㄙㄤˋ
简体部首十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2画
繁体部首口部
异体字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丨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āng(ㄙㄤ)

1、有關死者的事宜。如:“居喪”、“治喪”、“弔喪”。《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

2、屍體。《春秋·僖公元年》:“夫人氏之喪至自齊。”《資治通鑑·卷六十·漢紀五十二·獻帝初平三年》:“鮑信戰死,操購求其喪不得,乃刻木如信狀,祭而哭焉。”

3、姓。如周代有喪左。

其他字义

sàng(ㄙㄤˋ)

1、逃亡。《詩經·唐風·葛生·序》:“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

2、失去、丟掉。如:“喪盡天良”、“喪權辱國”、“垂頭喪志”。唐·韓愈《上李尚書書》:“魂亡魄喪,影滅跡絕。”

3、失敗、毀滅。《論語·憲問》:“夫如是,奚而不喪?”《國語˙晉語》:“若紂有良子,而先紂喪,無章其惡而厚其敗。”

4、死亡。《書經·金縢》:“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郗嘉賓喪,婦兄弟欲迎妹還,終不肯歸。”

UNICODE

喪字UNICODE编码U+55AA,10进制: 21930,UTF-32: 000055AA,UTF-8: E5 96 AA。

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mourning; mourn; funeral

康熙字典

喪【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廣韻》《正韻》蘇浪切《集韻》《韻會》四浪切,桑去聲。《玉篇》亡也。

《正韻》失位也。《論語》二三子何患於喪乎。《註》喪,失位也。《左傳·昭二十四年》昭公曰:喪人不佞。

《廣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郎切,音桑。《正韻》持服曰喪。《禮·檀弓》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又》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釋文》上喪字平聲,下喪字去聲。

《廣韻》喪,器也,今謂之柩。《禮·曲禮》送喪不踰境。

姓。《廣韻》楚大夫喪左。《說文》本作。《廣韻》亦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喪【卷二】【哭部

亾也。从哭从亾。會意。亾亦聲。息郎切文二

说文解字注

(喪)亡也。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謂。故中庸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尙書大傳曰。王之於仁人也。死者封其墓。況於生者乎。王之於賢人也。亡者表其閭。況於在者乎。皆存亡與生死分別言之。凶禮謂之喪者、鄭禮經目錄云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居於彼焉。己失之耳。是則死曰喪之義也。公子重耳自偁身喪、魯昭公自偁喪人。此喪字之本義也。凡喪失字本皆平聲。俗讀去聲、以別於死喪平聲。非古也。从哭亡。亡亦聲。此從禮記奔喪之禮釋文所引。息郞切。十部。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ong3 | song1 [沙头角腔] song3 [陆丰腔] song1 song6 [海陆丰腔] song5 song3 song1 [梅县腔] song1 song3 [台湾四县腔] song5 song3 song1 [客英字典] song1 song3 song5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song4 [梅县腔] song5

◎ 粤语:song1 song3

◎ 潮州话:seng1(sng) sang3(sàng)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smaːŋs說文從亡亡亦聲,甲文借桑字金文始加亡
smaːŋ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息郎唐開平聲一等開口下平十一唐sɑŋsɑŋsɑŋsɑŋsɑŋsɑŋsaŋsang1sangsang上同
蘇浪唐開去聲一等開口去四十二宕sɑŋsɑŋsɑŋsɑŋsɑŋsɑŋsaŋsang4sanghsanq亡也蘇浪切又音桑二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ꡛꡃsangsaŋ平聲
ꡛꡃsangsaŋ去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江陽開江陽陰平開口呼saŋ
江陽開江陽去聲開口呼sa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蘇郎十七陽平聲
蘇浪十七漾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剛講降角陰平凶服
第十剛講降角陰去死喪又失也亡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