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ī mā
注音ㄗ ㄇㄚ
部首子部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6画
异体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ī(ㄗ)

1、双生子。

2、同“”,滋生。

其他字义

mā(ㄇㄚ)

1、方言,成对的,双:孖仔(双生子)。

UNICODE

孖字UNICODE编码U+5B56,10进制: 23382,UTF-32: 00005B56,UTF-8: E5 AD 96。

孖字由两个子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wi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形〉

(1) 〈方〉∶成双的;相连成对的 [in pairs]。如:孖舲艇(广东的一种小快船);孖毡(广东旧称与外国商人贸易的经纪人)。又常用于地名。如:广东省的孖髻山

(2) 另见

康熙字典

孖【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子之切《集韻》《類篇》津之切,音兹。《玉篇》雙生子也。亦作滋,蕃長也。

《廣韻》《集韻》疾置切,音字。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滋【卷十一】【水部

益也。从水兹聲。一曰滋水,出牛飲山白陘谷,東入呼沱。子之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滋)益也。艸部茲下曰。艸木多益也。此字从水茲。爲水益也。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亦有用茲者。如常棣、召旻傳云。兄、茲也。桑柔傳云。兄、茲也。衹是一義。从水。茲聲。各本篆文作?、解作玆聲。誤也。今正。說詳四篇下茲篆下。子。之切。一部。一曰滋水。出牛㱃山白陘谷。東入呼沱。此謂水名也。地理志。常山郡南行唐牛飲山白陸谷。滋水所出。東至新巿。入虖池水。南行唐故城在今直隸正定府行唐縣縣治北。新巿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里。一統志曰。滋河源出山西五臺縣畍。東南流逕正定府靈壽縣北、行唐縣南。又東厯正定藁城二縣北、無極縣南。又東北入定州深澤縣畍。古與滹沱合流。今折而東北、與滱沙二水合。不入滹沱矣。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宝安腔] zu1 [梅县腔] zii1 [台湾四县腔] cih5 zih1 [沙头角腔] la1 ma1 mo1 [海陆丰腔] cih5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 粤语:maa1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ʔslɯ
zlɯs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子之平聲三等開口上平七之tsitsĭətsiətsietsɨtsɨtsɨzi1cizio雙生子也
疾置去聲三等開口去七志dzʱidzĭədziədziedzɨdzɨdzɨzi4zihdzioh雙生子又音咨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ꡒꡜꡞdzʰitsɿ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支思開支思陰平開口呼tsɿ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津私二支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六師史四陰平潤也益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