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àng péng
注音ㄅㄤˋ ㄆㄥˊ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3画
繁体部首手部
异体字 笔顺 一丨一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àng(ㄅㄤˋ)

1、摇橹使船往前进,划船。

其他字义

péng(ㄆㄥˊ)

1、用棍棒或竹板打:“搒讯数百,卒无异辞”。

UNICODE

搒字UNICODE编码U+6412,10进制: 25618,UTF-32: 00006412,UTF-8: E6 90 92。

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扌、旁声

English

pole; be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bàng

〈动〉

(1) 同“榜”。摇橹使船前进,划船 [oar]。如:搒人(摇船的人)

(2) 行船中途停靠 [berth]

(3) 另见 péng

其它字义


péng

〈动〉

(1) 掩,敛藏 [hide;cover]

搒,掩也。——《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搒,掩也。敛藏之意。”

(2) 触;碰 [touch]

逗翳翅相筑,摆幽尾交搒。——唐· 韩愈《城南联句》

(3) 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flog with stick or bamboo split]

搒,击也。——《广雅》

搒,笞打。——《广雅》

昼夜搒讯。——《明史·海瑞传》

(4) 又如:搒掠(笞击拷问)

(5) 另见 bàng

基本词义

péng

〈动〉

(1) 掩,敛藏 [hide;cover]

搒,掩也。——《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搒,掩也。敛藏之意。”

(2) 触;碰 [touch]

逗翳翅相筑,摆幽尾交搒。——唐· 韩愈《城南联句》

(3) 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flog with stick or bamboo split]

搒,击也。——《广雅》

搒,笞打。——《广雅》

昼夜搒讯。——《明史·海瑞传》

(4) 又如:搒掠(笞击拷问)

(5) 另见 bàng

康熙字典

搒【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北孟切,祊去聲。《說文》掩也。

進舟也。《廣韻》搒人,船人也。與榜同。

補曠切,音謗。義同。《廣韻》掉船一歇也。

《唐韻》薄庚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庚切,音彭。笞掠也。《前漢·張耳傳》吏搒笞數干。《註》捶擊之也。亦作榜。通作篣。

《集韻》《韻會》逋旁切,謗平聲。義同。

《集韻》晡橫切,音祊。相牽也。或作㧍。本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搒【卷十二】【手部

掩也。从手㫄聲。北孟切

说文解字注

(搒)掩也。廣韵曰。笞打。今義也。从手。旁聲。北孟切。古音在十部。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ong3 [陆丰腔] bang1 [海陆丰腔] bong3 pong1 [台湾四县腔] bong3 pong1

◎ 粤语:bong1 pong3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paːŋs
braːŋ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薄庚庚二開平聲二等開口下平十二庚bʱɐŋbɐŋbɐŋbaŋbɣæŋbɯaŋbaɨjŋpeng2brangbeang笞打≆說文又北孟切掩也
補曠唐開去聲一等開口去四十二宕pɑŋpɑŋpɑŋpɑŋpɑŋpɑŋpaŋbang4panghpanq[掉/棹]舩一歇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ꡎꡃ

bangpaŋ上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江陽開江陽陰平開口呼paŋ
江陽開江陽上聲開口呼pa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搏旁十七陽平聲
蒲庚十八庚平聲
補曠十七漾去聲
比孟十八敬去聲
滂公一東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剛講降角陰平笞也打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