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ào yāo jī
注音ㄑ一ㄠˋ 一ㄠ ㄐ一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16画
繁体部首手部
异体字 笔顺 一丨一ノ丨フ一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iào(ㄑ一ㄠˋ)

1、从旁边敲打:“撽以马捶,因而问之。”

其他字义

yāo(一ㄠ)

1、古同“”,遮阻。

其他字义

jī(ㄐ一)

1、古同“”,打;敲打。

UNICODE

撽字UNICODE编码U+64BD,10进制: 25789,UTF-32: 000064BD,UTF-8: E6 92 BD。

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qiào

〈动〉

(1) 从旁边敲打 [beat sideway]

摮,旁击也。——《说文》

(2) 字亦作撽、作摮

以斗摮而杀之。——《公羊传·宣公六年》

撽以马捶,因而问之。——《庄子·至乐》

(3) 驱使 [drive]。如:撽遂(驱使成熟)

康熙字典

撽【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集韻》《韻會》吉歷切。同擊。

《集韻》口敎切,敲去聲。義同。《莊子·至樂篇》撽以馬捶。《註》擊也。

堅堯切,音驍。遮也,與邀同。一說字變體。本从敫。敫字从攴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擊【卷十二】【手部

攴也。从手毄聲。古歴切

说文解字注

(擊)攴也。攴下曰。小擊也。二篆爲轉注。攴訓小擊。擊則兼大小言之。而但云攴也者、於攴下見析言之理。於擊下見渾言之理。互相足也。攴之?變爲扑。手卽又也。又下曰手也。因之鞭箠等物皆謂之扑。此經典扑字之義也。咎繇謨古文戛擊、今文尙書擊爲隔。同音叚借。从手。毄聲。古歷切。十六部。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t7 kau1 [客英字典] kau5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kau1 [梅县腔] kau5

◎ 粤语:gik1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eːɡ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苦弔去聲四等開口去三十四嘯kʰieukʰieukʰeukʰeukʰeukʰeukʰɛwqiao4kheuhqew旁擊亦作撽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ꡂꡦꡞgÿikji入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齊微齊齊微入聲作上聲齊齒呼ki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苦弔十二嘯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七英影應益陰入扣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