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ㄐ一ˇ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繁体部首水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8画
异体字笔顺 丶丶一ノフ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ǐ(ㄐ一ˇ)

1、过滤。

2、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浚县。

3、古同“”,济水,古河名。

UNICODE

泲字UNICODE编码U+6CF2,10进制: 27890,UTF-32: 00006CF2,UTF-8: E6 B3 B2。

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kind of white wine; rivers in Hebei and Shandong

康熙字典

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玉篇》古文濟字。《說文》泲,沇也。東流於海。○按沇水,卽濟水。發源爲沇,東流爲濟。

地名。《詩·邶風》出宿于泲。

莤泲,釃酒也。《周禮·天官·酒正註》泲,謂醴之淸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泲【卷十一】【水部

沇也。東入于海。从水聲。子礼切

说文解字注

(泲)沇也。東入于海。按沇泲二篆之解、文體與漾漢浪三篆同。皆用禹貢文也。禹貢曰。道沇水東流爲濟。入于河。泆爲熒。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于渮。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人于海。今泲水不特入河以後經文所謂不可致詳。考郡國志曰。河東垣有王屋山。兖水出。河內溫。濟水所出。王莽時大旱。遂枯絕。水經注曰。濟水故瀆在溫。當王莽之世。川瀆枯竭。其後水流徑通。津渠勢改。尋梁脈水。不與昔同。是在西漢已後所謂東流爲濟入于河者、已非禹蹟之舊矣。許云東入于海。此謂禹時故道。獨行達海。故謂之瀆。今之大淸河、小淸河非無泲水在其閒。而混淆莫辨。漢水之源、今與經絶殊。?水之流、軼出地中而爲巨川。今又與經絕殊也。从水。聲。子禮切。十五部。按四瀆之泲字如此作。而尙書、周禮、春秋三傳、爾雅、史記、風俗通、釋名皆作濟。毛詩邶風有泲字。而傳云地名。則非水也。惟地理志引禹貢、職方作泲。而泰山郡下云。甾水入泲。禹貢汶水入泲。齊郡下云。如水入泲。河南郡下云。狼湯渠首受泲。東郡臨邑下云。有泲廟。然以濟南、濟陰名郡。志及漢碑皆作濟。則知漢人皆用濟。班志、許書僅存古字耳。風俗通說四瀆曰。濟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汦。酈氏譏其誤。亦可證洓字之久不行矣。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5 [海陆丰腔] zi5 [梅县腔] zi5 [台湾四县腔] zi5

◎ 粤语:zai3 zi2

◎ 潮州话:zi2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ʔsliːlʔ
ʔsliːls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子禮齊開上聲四等開口上十一薺tsieitsieitseitsɛitseitseitsɛjji3cexzej定也止也齊也亦濟濟多威儀皃又水名出王屋亦州本齊地秦屬東郡宋於此置碻磝戍後魏於此置濟北郡周武帝置肥城郡武德改爲濟州或作泲又姓出姓苑襄城人也子禮切又音霽五
子計齊開去聲四等開口去十二霽tsieitsieitseitsɛitseitseitsɛjji4cehzey渡也定也止也又卦名旣濟又子禮切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ꡒꡞ

dzitsi上聲

ꡒꡞ

dzitsi去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齊微齊齊微上聲齊齒呼tsi
齊微齊齊微去聲齊齒呼tsi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子禮三薺上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六師史四陰上水名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