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繁体部首水部
异体字笔顺 丶丶一ノ丨フ一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ī(一)

1、〔水〕水名,今中国河南省伊河的古称。

UNICODE

洢字UNICODE编码U+6D22,10进制: 27938,UTF-32: 00006D22,UTF-8: E6 B4 A2。

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韻會》於夷切《正韻》於宜切,音伊。水名。在河南陸渾山入河。通作伊。《書·禹貢》伊洛瀍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伊【卷八】【人部

殷聖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尹。, 古文伊从古文死。於脂切〖注〗,亦古文伊。

说文解字注

(伊)殷聖人阿衡也。殷聖人之上當有伊尹二字。傳寫奪之。阿衡見商頌。毛傳曰。阿衡、伊尹也。箋云。阿倚、衡平也。伊尹、湯所依倚而取平。故以爲官名。伊與阿、尹與衡皆雙聲。然則一語之轉也。許云伊尹、殷聖人阿衡也。本毛說。不言伊尹爲姓名也。諸家或云伊氏尹字。或云名摯。皆所傳聞異辭耳。禮記所偁古文尙書㒳言尹躬。則尹實其名。尹治天下者。从人尹。尹治猶言治平。此說从人尹之意也。言阿衡者、尹治天下者也。故又謂之伊尹。而伊字亦从尹。於脂切。十五部。釋詁、毛傳皆曰。伊、維也。爲發語辭。詩雄雉、蒹葭、東山、白駒之伊字鄭箋云。當爲繄。繄猶是也。

)古文伊。从古文死。以死爲聲。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 潮州话:i1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qlil說文古文死聲,小徐雲俗本作尹聲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於脂脂A開脂A平聲三等開口脂A上平六脂ʔiʔiʔjɪʔiɪʔiʔiyi1qjiii惟也因也侯也亦水名又州本伊吾廬地在燉煌之北大磧之外秦末有之漢爲伊吾屯隋爲郡貞觀初慕化内附置伊州焉又姓伊尹之後今山陽人於脂切五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ꡗꡞYiʔji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齊微齊齊微陰平齊齒呼i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於宜二支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三幾紀記陰平彼也又姓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