浍(澮)
1、田间水沟:涓浍(小流)。
浍(澮)
1、〔浍河〕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流入安徽省。
2、(澮)
浍字UNICODE编码U+6D4D,10进制: 27981,UTF-32: 00006D4D,UTF-8: E6 B5 8D。
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声:从氵、会声
irrigation ditch, trench; river
◎ 浍
澮
〈名〉
(1) 河名,浍河 [Huihe River]。源出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北部,上游为东沙河和包河,在临涣汇合后,向东南流经固镇、边城,又向东流至五河县北与沱河汇合,最后流注洪泽湖
(2) 另见
◎ 浍
澮
〈名〉
(1) (形声。从水,会声。(
)本义:水名。也称浍河。源出河南省,流入安徽省) 田的排水沟 [water ditches in field]以浍写水。——《周礼·稻人》。注:“田尾去水大沟。”
而深山卡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2) 另见
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巜
又涓澮,小流也。《郭璞·江賦》商搉涓澮。
又《爾雅·釋水》水注溝曰澮。《周禮·地官·遂人》千夫有澮。《疏》澮,廣二尋,深二仞。
又《廣韻》《集韻》
又《集韻》烏外切,音薈。與濊同。深廣也。
又戸八切,音滑。兩水合也。
澮【卷十一】【水部】
水。出靃山,西南入汾。从水會聲。古外切〖注〗巜、
(澮)澮水。出河東彘靃山。西南入汾。河東彘三字、鉉奪。鍇本誤作河西二字。今正。前志。河東郡彘。後志曰。永安、故彘。前志彘下曰。霍大山、在東。冀州山。今山西霍州州東南霍山、禹貢之大岳也。水經曰。澮水、出河東絳縣東澮交東高山。西至王澤。注於汾水、不言出霍山者、水經舉其近源。許舉其遠源也。水道提綱曰。澮河、源出翼城縣東南山。西流經中衛鎭。又西稍北至城南。又西經曲沃縣南。又西至絳州城南入汾。方輿紀要。翼城縣有澮高山。有澮水入曲沃縣畍。至絳州南入汾。从水。會聲。古外切。十五部。按今文尙書以畎澮爲
◎ 粤语:kui2
◎ 潮州话:哥歪3(怪)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澮 | 會 | 蓋 | 儈 | koːbs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澮 | 儈 | 古外 | 見 | 泰合 | 泰 | 去聲 | 一等 | 合口 | 泰 | 蟹 | 去十四泰 | kuɑi | kuɑi | kuɑi | kuɑi | kuɑi | kʷɑi | kwaj | kui4 | kuad | kuay | 上同爾雅曰水注溝曰澮又水名在平陽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澮 | ꡂꡟꡠ | gue | kuɛ̆ | 去聲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澮 | 怪 | 古壞 | 六泰 | 皆 | 去聲 |
澮 | 儈 | 古外 | 七隊 | 灰 | 去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澮 | 賄 | 困 | 魁 | 第二十八魁賄誨 | 陰上 | 溝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