濺〔
拼音jiàn jiān
注音ㄐ一ㄢˋ ㄐ一ㄢ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5画
总笔画18画
繁体部首水部
异体字 笔顺 丶丶一丨フ一一一ノ丶一フノ丶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iān(ㄐ一ㄢ)

1、均见“”。

UNICODE

濺字UNICODE编码U+6FFA,10进制: 28666,UTF-32: 00006FFA,UTF-8: E6 BF BA。

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sprinkle, spray; spill, splash

康熙字典

濺【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則旋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箋。濺濺,水疾流貌。《沈約詩》出浦水濺濺。

《廣韻》《集韻》子賤切,音箭。水激也。通作湔。《史記·藺相如傳》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

《集韻》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汗灑也。

才線切,音賤。激也。《集韻》或作淺。

。通作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湔【卷十一】【水部

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从水前聲。一曰手之。子仙切

说文解字注

(湔)湔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郡字衍。前志曰。蜀郡緜虒。後志曰。蜀郡緜虒道。有蠻夷曰道。前志省文耳。前志曰。緜虒玉壘山、湔水所出。東南至江陽入江。過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又曰。廣漢郡緜竹縣紫巖山、緜水所出。東至新都北入雒。廣漢郡雒縣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過郡三者、蜀郡廣漢犍爲也。湔水、緜水、雒水三水互受通偁。水經云。又東過江陽縣南。雒水從三危山東過廣魏雒縣南。東南注之。是卽漢志之湔水兼緜雒至江陽入江者也。三危山、葢卽漢志之玉壘山。水經以雒爲湔也。江陽今四川瀘州。緜虒玉壘山當在松潘衞境內。蜀都賦曰。廓靈關以爲門。包玉壘而爲宇。劉逵注。玉壘、山名。湔水出焉。在成都西北。岷山畍在後。古曰宇。靈關在前。故曰門也。今水道、緜水由緜竹縣至漢州合雒水。雒水由什邡縣至漢州合緜水。其下流經州、資陽縣、資縣、內江縣、富順縣至瀘州城與大江會。於漢志、水經皆無不合。特其名或異耳。此史所謂中水也。其上游據酈氏云湔水入江。有湔堋、湔堰、湔㳛諸偁。故今謂中水爲沱江。但秦李冰所造。非禹故道。漢志亦不謂湔爲沱。从水。聲。子仙切。十二部。一曰湔、半也。各本作手之。今依水經注引字林手作半。依集韵、玉篇之作也。此別一義。半澣者、澣衣不全濯之、僅濯其垢處曰湔。今俗語猶如此。此相沿古語。如云湔裙是也。廣韵。湔、洗也。一曰水名。此用說文而互易其先後耳。字林葢全襲說文語。而酈書於湔水出緜虒玉壘山下引呂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此妄增水字、謂半浣爲湔水別名。亦其涉獵者博。不無抵梧。濯者、也。湔者、半也。說文屬辭之法。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5 [台湾四县腔] cien5 zien1 [东莞腔] cen3 [海陆丰腔] cien6 zien1 [宝安腔] cen3 | zen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4 [客英字典] cien5 zien5

◎ 粤语:zin1 zin3

◎ 潮州话:ziang1(chiang) ziang2 (chíang)[潮州]ziêng1 ziêng2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ʔsens見史記
ʔseːn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則前先開平聲四等開口下平一先tsientsientsentsɛntsentsentsɛnjian1cenzen濺疾流皃又子賤切
子賤仙A開線A去聲三等開口仙A去三十三線tsi̯ɛntsĭɛntsiɛntsjæntsiᴇntsiɛntsianjian4cienhzienn濺水又作甸切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ꡒꡦꡋ

dzÿantsjɛn平聲

ꡒꡦꡋ

dzÿantsjɛn去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先天齊先天陰平齊齒呼tsiɛn
先天齊先天去聲齊齒呼tsiɛn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則前十一先平聲
作甸十一霰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一先蘚線屑陰去水激酒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