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
拼音fǎng
注音ㄈㄤˇ
简体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10画
繁体部首糸部
异体字 笔顺 フフ丶丶丶丶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ǎng(ㄈㄤˇ)

1、见“”。

UNICODE

紡字UNICODE编码U+7D21,10进制: 32033,UTF-32: 00007D21,UTF-8: E7 B4 A1。

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spin, reel, weave; reeled pongee

康熙字典

紡【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妃兩切《集韻》《韻會》撫兩切,音仿。《說文》網絲也。《廣韻》績紡。《急就篇註》謂紡切麻絲之屬爲纑縷也。《儀禮·聘禮》賄用束紡。《註》紡,紡絲爲之,今之縛也。《左傳·昭十九年》託于紀鄣紡焉。《疏》紡,謂紡麻作纑也。

《晉語》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註》紡,縣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紡【卷十三】【糸部

網絲也。从糸方聲。妃兩切

说文解字注

(紡)紡絲也。紡各本作網。不可通。唐本作拗。尤誤。今定爲紡絲也三字句。乃今人常語耳。凡不必以他字爲訓者、其例如此。絲之紡、猶布縷之績緝也。左傳。莒婦人紡焉以度而去之。葢緝布縷爲繩、亦用紡名也。晉語。執而紡於廷之槐。亦謂以紡縷繩縛之也。聘禮。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鄭曰。紡、紡絲爲之。今之縳也。縳見下文。白鮮支也。據此、是紡絲專用作絹也。从糸。方聲。妃㒳切。十部。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3 piong3 [宝安腔] fong3 [台湾四县腔] fong3 piong3 [梅县腔] fong3 piong3 [客英字典] fong3 [客语拼音字汇] fong3 piong3 [沙头角腔] fong3 [陆丰腔] piong3

◎ 粤语:fong2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pʰaŋʔ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妃兩陽合上聲三等合口上三十六養pʰiwaŋpʰĭwaŋpʰiuaŋpʰiuɑŋpʰʉɐŋpʰʷiɐŋpʰuaŋfang3phyangxphvank績紡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ꡤꡃHwangfaŋ上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江陽開江陽上聲開口呼faŋ
江陽開江陽去聲開口呼fa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妃兩十七養上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剛講降角陰上紡績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