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ān
注音ㄊㄢ
部首舌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11画
异体字 笔顺 ノ一丨丨フ一丨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ān(ㄊㄢ)

1、〔舕〕吐舌头,如“玄熊以断断。”

UNICODE

舑字UNICODE编码U+8211,10进制: 33297,UTF-32: 00008211,UTF-8: E8 88 91。

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舑【未集下】【舌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䑙字之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㐁【卷三】【

舌皃。从省。象形。,古文㐁。讀若三年導服之導。一曰竹上皮。讀若沾。一曰讀若誓。弼字从此。他念切文三重三

说文解字注

(㐁)舌皃。魯靈光殿賦。玄熊䑙舕以齗齗。善曰。䑙舕、吐舌皃。吐玷吐暫二切。按䑙葢卽㐁之俗也。从省。象形。象形者、謂?象吐舌也。从省者、謂人也。舌岀於外。故內谷外舌。他念切。七部。

)古文㐁。讀若三年導服之導。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爲導。檀弓、喪大記注皆曰。禫或作道。是今文禮作禫。古文禮作導。鄭从今文。故見古文於注。許从古文、故此及木、穴部皆云三年導服。而示部無禫。今有者後人増也。導服者、導凶之吉也。棪、突、㐁讀若導服。皆七八部與三部合韵之理。不於上文㐁下言之者、以舌皃之讀别下文竹上皮之讀。使人易了也。不云讀若導而云三年導服之導者、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故今文變爲禫字。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一曰竹上皮此别一義。竹上靑皮。顧命。禮器、聘義皆謂之筍。筍筠古今字。讀若沾。沾古之添字。他兼切。一曰讀若誓讀沾又讀誓。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弼字从此。謂弼字从爲聲也。弜部作。然則从㐁者小篆。从者古文也。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am3 tam3 [台湾四县腔] dam3 tam3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n̥ʰaːm見漢賦
njam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他酣平聲一等開口下平二十三談tʰɑmtʰɑmtʰɑmtʰɑmtʰɑmtʰɑmtʰamtan1thamtham吐舌也他酣切九
汝鹽鹽A鹽A平聲三等開口鹽A下平二十四鹽ȵʑi̯ɛmȵʑĭɛmȵiɛmȵʑjæmȵiᴇmȵiɛmȵiamran2njemrem舚舑長舌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