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ǐng
注音ㄅ一ㄥˇ
简体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7画
繁体部首邑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8画笔顺 一丨フノ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ǐng(ㄅ一ㄥˇ)

1、古地名,在中国今山东省费县。

2、姓。

UNICODE

邴字UNICODE编码U+90B4,10进制: 37044,UTF-32: 000090B4,UTF-8: E9 82 B4。

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阝、丙声

English

name of a city in the ancient state of Song, in what is now Shandong; pleas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bǐng

〈名〉

(1) 春秋郑祀泰山之邑 [Bing town]。故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东约三十七里处

(2) 姓

常用词组

邴邴

康熙字典

邴【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丙。《說文》宋下邑,在泰山。

鄭地。《穀梁傳·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邴。邴者何,鄭湯沐之邑也。

姓。《左傳·成二年》邴夏御齊侯。通作丙。《前漢·宣帝紀》邴吉,或作丙吉。

和適貌。《莊子·大宗師》邴邴乎其似喜乎。

《廣韻》《集韻》陂病切,音柄。《廣韻》邑名。

姓。《左傳·哀十一年》邴洩爲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邴【卷六】【邑部

宋下邑。从邑丙聲。兵永切

说文解字注

(邴)宋下邑。下邑猶言小邑。左傳邴歜、邴意茲、邴泄、邴夏皆非宋人。公羊隱八年歸邴、入邴、九年會齊矦于邴皆非宋地。十年取防。防者、宋地。疑當作邴。从邑。丙聲。兵永切。古音在十部。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ang3 [梅县腔] biang3 [台湾四县腔] biang3 [客英字典] biang3

◎ 粤语:bing2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praŋʔ
praŋs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兵永庚三開上聲三等開口上三十八梗pi̯ɐŋpĭɐŋpiɐŋpiaŋpɣiæŋpɯiaŋpiajŋbing3piengxpyank邑名在泰山又姓左傳晉有大夫邴預又音柄
陂病庚三開去聲三等開口去四十三映pi̯ɐŋpĭɐŋpiɐŋpiaŋpɣiæŋpɯiaŋpiajŋbing4pienghpyanq邑名又姓左傳魯大夫邴洩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ꡎꡞꡃ

bingpiŋ上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庚青齊庚青上聲齊齒呼piə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補永十八梗上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七英影應益陰上宋小邑又姓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