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
拼音
注音ㄩˊ
简体部首飠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5画
繁体部首食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6画
异体字 笔顺 ノ丶丶フ一一フ丶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ú(ㄩˊ)

1、见“”。

UNICODE

餘字UNICODE编码U+9918,10进制: 39192,UTF-32: 00009918,UTF-8: E9 A4 98。

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surplus, excess, remainder

康熙字典

餘【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說文》饒也。《玉篇》殘也。《廣韻》賸也。《周禮·天官·冢宰》以九賦斂財賄。九曰幣餘之賦。《鄭註》百工之餘。《左傳·文元年》歸餘于終。

《孟子》餘夫二十五畝。《註》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五口八口爲率。如有弟,是餘夫也。

《周禮·地官·小司徒》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註》餘謂羡也。鄭康成謂:餘子卿大夫之子,當守於王宮者也。《左傳·宣二年》又宦其餘子。《註》餘子,嫡子之母弟。

國名。《春秋·莊二年》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註》於餘丘,國名。

地名。《左傳·昭二十二年》莒敗齊師于壽餘。

舟名。《左傳·昭十七年》楚大敗吳師,獲其乗舟餘皇。

草名。《山海經》招搖山有草,如韭,靑花,名祝餘,食之不飢。

姓。晉有餘頠,餘文仲。

梁餘、夫餘,俱複姓,見《姓譜》。

《集韻》余遮切,音耶。《莊子·讓王篇》其緒餘以爲國家。《司馬彪註》緒餘,殘也。緒音奢,餘音耶。

叶夷周切,音由。《韓愈·駑驥詩》嘶鳴當大路,志氣若有餘。騏驥生絕域,自矜無匹儔。

叶羊遇切,音裕。《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正字通》按《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本作公,因聲近譌作余,故註云余當爲餘,謂縣都畜聚之物。據本註,餘不當作余。《正韻》四魚餘字註,引《周禮》餘亦作余。合余餘爲一,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餘【卷五】【食部

饒也。从食余聲。以諸切

说文解字注

(餘)饒也。从食。余聲。以諸切。五部。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 粤语:jyu4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la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以諸平聲三等開口上平九魚jĭojɨʌjiɔjɨə̆yu2jojv殘也[䞉/賸]也皆也饒也又姓晉有餘頠又漢複姓三氏晉卿韓宣子之後有名餘子者奔於齊號韓餘氏又傳餘氏本自傅說說旣爲相其後有留於傅巖者因號傅餘氏秦亂自淸河入吳漢興還本郡餘不還者曰傅氏今吳郡有之風俗通云吳公子夫摡奔楚其子在國以夫餘爲氏今百濟王夫餘氏也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ꡭꡦꡟyÿujy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魚模撮魚模陽平撮口呼iu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雲俱四魚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四諸主著陽平餘剩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