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
1、“复”的繁体字。
2、返、還。《爾雅•釋言》:“復,返也。”《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
3、還原,再回到原來的樣子。如:“恢復”、“康復”、“回復”、“收復”。《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傳》:“三去相,三復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
4、回報,多指仇恨而言。如:“報復”、“復仇”。《左傳•定公四年》:“(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
5、免附徭役或賦稅。《墨子•號令》:“男女老小,先分守者,人賜錢千,復之三歲。”《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
6、再、又。如:“去而復返”、“舊病復發”、“死灰復燃”。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
7、無義。有補充或調整音節的作用。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8、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機運循環之象。
9、姓。如元代有復見心。
10、“復”、“複”、“覆”三字本義各異。復為還、返,複為有夾裡的衣服,覆為翻倒、傾倒的意思。但因就其本義都可以引申為再、又、重等義,所以“反復”也或作“反複”、“反覆”,“重複”也或作“重覆”、“重復”等。但在某些語詞的特定用法上,卻不可相混。如“復興”不作“複興”、“覆興”,“複數”不作“復數”、“覆數”,“覆蓋”不作“復蓋”、“複蓋”。因此使用這三字,除其意義相通部分外,仍應注意各字單用本義之區別。
復字UNICODE编码U+5FA9,10进制: 24489,UTF-32: 00005FA9,UTF-8: E5 BE A9。
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return; repeat; repeatedly
復【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
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又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又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
又《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又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又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又《集韻》《韻會》《正韻》
又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又
復【卷二】【彳部】
往來也。从彳复聲。房六切
(復)往來也。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今人分別入聲去聲。古無是分別也。从彳。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k8 [陆丰腔] fuk8 [梅县腔] fuk8 [沙头角腔] fuk8 [客语拼音字汇] fug6 [台湾四县腔] fuk8 [海陆丰腔] fuk8 [宝安腔] fuk8 [东莞腔] fuk7
◎ 粤语:fau6 fuk6
◎ 潮州话:hog8(hôk) hiun3(hiùⁿ)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復 | 复 | 奧 | 復 | buɡs | |
復 | 复 | 覺 | 伏 | buɡ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復 | 復 | 扶富 | 並 | 尤 | 宥 | 去聲 | 三等 | 開口 | 尤 | 流 | 去四十九宥 | bʱi̯ə̯u | bĭəu | biu | biəu | bɨu | biu | buw | fou4 | biuh | biow | 又也返也往來也安也白也吿也扶富切又音服八 |
復 | 伏 | 房六 | 並 | 屋三 | 屋 | 入聲 | 三等 | 開口 | 東 | 通 | 入一屋 | bʱi̯uk | bĭuk | biuk | biuk | bɨuk | biuk | buwk | fu2 | biuk | biuk | 返也重也亦州名古音陵縣春秋時屬楚秦屬南郡隋爲江陽郡武德初爲復州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復 | ꡌꡟꡠ | pue | buɛ̆ | 入聲 | |||||
復 | ꡜꡧꡟ | ꡯꡧꡟ | hwu | Hwu | vu | 入聲 | |||
復 | ꡤꡡꡓ | Hwow | vɔw | 去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復 | 復 | 非 | 魚模合 | 魚模 | 入聲作平聲 | 合口呼 | fu | |
復 | 復 | 非 | 魚模合 | 魚模 | 入聲作上聲 | 合口呼 | fu | |
復 | 復 | 非 | 尤侯開 | 尤侯 | 去聲 | 開口呼 | fəu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復 | 復 | 扶富 | 十九宥 | 尤 | 去聲 |
復 | 福 | 方六 | 一屋 | 東 | 入聲 |
復 | 伏 | 房六 | 一屋 | 東 | 入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復 | 服 | 非 | 篤 | 第六東董凍篤 | 陽入 | 返也報答也重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