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
拼音xié jiā
注音ㄒ一ㄝˊ ㄐ一ㄚ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繁体部首手部
异体字 笔顺 一丨一一ノ丶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iā(ㄐ一ㄚ)

1、均见“”。

UNICODE

挾字UNICODE编码U+633E,10进制: 25406,UTF-32: 0000633E,UTF-8: E6 8C BE。

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clasp under arm; hold to bosom

康熙字典

挾【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協。《說文》俾持也。《增韻》帶也,掖也。一曰輔也。《詩·大雅》旣挾四鍭。《儀禮·鄕射禮》兼挾乗矢。《註》方持弦矢曰挾。古文作接。《齊語》挾其槍刈耨鎛,以旦莫從事於田野。《註》在掖曰挾。

《爾雅·釋言》藏也。《前漢·惠帝紀》除挾書律。《註》秦律,敢有挾書者族。

《廣韻》懷也,護也。《孟子》不挾長,不挾貴。《朱註》挾者,兼有而恃之之稱。

會也。《晉語》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爲猾。

《揚子·方言》挾斯,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或器物弊,謂之挾斯。

《集韻》尸牒切,音蜨。亦持也。《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

《集韻》訖洽切《正韻》古洽切,與夾同。亦持也。

《集韻》《韻會》子洽切,音啑。

《集韻》吉協切,音頰。

作荅切,音匝。義同。或作抸。

《集韻》《韻會》卽協切。與浹通。《詩·大雅》使不挾四方。《傳》挾,達也。《疏》挾者,周匝之義,故爲達。《周禮·天官·大宰》縣治象之灋于象魏,挾日而斂之。《註》從甲至甲謂之挾日,凡十日。《釋文》又作浹。《荀子·禮論篇》方皇周挾。《註》挾讀爲浹。匝也。

《正韻》卽涉切,音接。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挾【卷十二】【手部

俾持也。从手夾聲。胡頰切

说文解字注

(挾)俾持也。俾持、謂俾夾而持之也。亦部夾下曰。盜褱物也。俗謂蔽人俾夾。然則俾持正謂藏匿之持。如今人言懷挾也。孟子挾貴、挾賢、挾長、挾有勳勞、挾故。此皆本義之引申。音胡頰切。若詩禮之挾矢、周禮之挾日。音皆子協反。挾日、干本作帀日。左傳作浹。謂十日徧也。禮注。方持弦矢曰挾。謂矢與弦成十字形也。皆自其交會處言之。古文禮挾皆作接。然則接矢爲本字。挾矢爲叚借字與。从手。夾聲。各本作夾聲。篆體亦从二人。今皆正。从二入。以形聲中有會意也。胡夾切。八部。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iap8 giap8 kiap8 [台湾四县腔] hiap8 kiap8 giap8 [客英字典] hiap8 kiap8 giap7 [海陆丰腔] hiap8 kiap8 giap8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hiab6 kiab6 [宝安腔] gap7 hiap8 giap8 [陆丰腔] kiap8

◎ 粤语:haap6 hip6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skaːb集韻誤列合韻又讀帖韻是
ɡeːb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胡頰入聲四等開口入三十怗ɣiepɣiepɣepɣɛpɦepɦepɦɛpxie2ghephep懷也持也藏也護也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ꡂꡦ

gÿakjɛ入聲

ꡯꡦ

Hÿaɣjɛ入聲

dzatsa入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車遮撮車遮入聲作平聲撮口呼xiuɛ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古洽九合入聲
即涉十葉入聲
胡頰十葉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十兼檢劍劫陰入懷也持也藏也與也帶也掖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